我的位置:教育科研 > 教师文章
手执烛火,点燃心智

[ 作者: 审核:gbtech 发布时间:14-03-13 阅读次数:1704 ]

手执烛火,点燃心智

——读《燃灯者》的感悟

  马夏牧

题记: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照亮一家的人——《马太福音》

 

冬日的下午,一本《燃灯者——忆周辅成》让我沐浴在午后明媚的阳光下。一书在手,心中涌动着一股感动的情愫,既感动于学生对老师的无比尊重,也感动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关怀,更感动于师生情谊的无限情深和两代学人精神相续的心灵交融。就像封面所说的一样,这是一本“再现一代大师的风骨与情怀,两代学人精神相续的心灵史诗”。

周辅成,是我国伦理哲学的奠基者;赵越胜,是一位人文学者。在那个动荡年代里,在那所偏僻的学校里,在一次偶然的业余授课中,在那个弥漫着粉笔灰气息的课堂上,两个人有了一次温情的邂逅,从此结下了三十多年的师生情谊。然而,他们又情逾师生,甚至情同父子。作者通过记述的自己与恩师之间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了解了其师学问的高深,人格的伟大,也让我们了解了其作为学生对老师的拳拳之情。在三十多年里,周对赵进行学业上的指导,学道上的指引,俨然是他精神上的导师,指引他在人生路上不停追求真、善、美。作者在书中这样形先生:“先生就是一盏放在灯台上的灯。他照亮了一家人,这家里有求善问道的莘莘学子,有漫游精神世界的读书人,也有辛劳于野的大众。先生为他们启悟、解惑、发言,一生跋涉于探索求真之途,经历过彷徨的苦恼,也饱尝体悟明道的欢欣。无逆境顺境,先生都反身以诚,持守着中外先哲们所照示的理想,担负着阐发至善的劳作,一生不落名缰利锁,以恬淡充和之气,葆有着中国传统读书人的纯正品格。”这种品格是先生的风骨与情怀,更是他所代表的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情怀,而且也是为师者的人格的放大。  

佛家云,燃灯者即指片语可开悟人的觉者,也就是可为人们点灯照亮人生方向的人,“是知灯者,破愚暗以明斯道”。为师者就应成为这样的燃灯者,为人点燃人生之灯,为人破愚暗,明斯道,烛照精神,烛照学生的未来与人生,借以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与道统。

记得美国人眼中的好老师主要涉及这样四个方面的标准:一是兴趣人,即对教育工作真正感兴趣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热爱之情。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老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出有兴趣的学生;二是智慧人,即对所教学科的钻研及在此基础上对相邻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的把握。毕竟,只有智慧才能唤醒智慧;三是有心人,即能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影响学生。毕竟,有心才能用心,用心才能动情,情动然后行动;四是榜样者,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毕竟,榜样的力量虽不是无穷的,但具有很神奇的力量。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在教育中,不是缺少美丽,而是缺少用心。在日复一日看似单调与重复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的思维往往会逐渐僵化,我们的教学模式往往总是缺少新意,我们的教学生活也会因此而缺少了一份应该有的激情与美丽。可以说,好教师不只是技术的传授,还会用和学生沟通交流,甚至放下架子,拉近彼此的距离。好教师不是要学生服从他的权威,而是启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探索的能力。好教师敢于直面学生的批驳与怀疑,并为有这样见识随时能超过自己的好学生而骄傲。好教师的最高追求莫过于能将学生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出来。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写过一篇回忆性记人散文《先生》,他在文中充满深情地回忆起自己中学时代的英语老师徐先生——一位很“好玩”的老师:作为班主任不会开班会,却将邻班女班主任开班会的讲话录了音在自己班里放;在公园里带着学生做军事游戏,在那个阶级斗争异常敏感的时代却被公园管理人员当作特务给抓了起来;拼句游戏让在座的校长陷入了躲在别人的床底下训练狗的尴尬境地;梦想着边玩边讲课、号召学生找一个深山野庙狂背英语单词;喜欢四处游历,退休以后甚至到了八十岁还在西双版纳义务做英语导游……但是,这样一位十分另类的老师搞的恰恰是真教育,他一直在为学生提供学问坐标系和人格营养,示范风骨与风度,为后辈的成长赢得时间、空间和方向感。有人这样诗意地说:“真正的老师反射你的光,如果你藉着他看到了光明,那也只不过是你自己光照到了你自己的黑暗。他是一座桥,藉着他,你只是来到了你自己。真正的老师从不觉得你需要添加或需要修改一下什么,在他看来,你是你的样子,你一直完美。真正的老师给你是的喜悦、是平和、是宁静,因为你从他身上看到这些,他的瞳孔反射你的本质,最终你发现了你那和老师一样的自己的心的资源。平和教导着平和,喜悦在传射着喜悦,宁静显示着宁静,老师做着他自己,最终他那存在的品质开启了你。没有言说,但你被教育了,这就是真正老师的无为。真正的无为是活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真正的老师给你无语的、永远的课程。”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求我们做好真正的燃灯者,正如《马太福音》里所说,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教育工作无疑是平凡的,但我们可以平凡,却不能平庸;教育工作无疑是繁重的,但我们可以忙和累,却不能停留于缺少思考的忙和累中。我们应该追求让自己的忙和累有所值,努力开掘出蕴含其间的幸福元素来。面对同样的工作,很多时候,只要我们的思维再向前一步,只要再用心一点,我们不能做只会燃烧而泪迹斑斑的有些悲凉意味的蜡烛,而要做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一个能源滚滚,燃烧不尽,溢光流彩,美丽自己同时也能美丽他人的火炬!

 

20143月读书笔记评选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