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教育科研 > 教师文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把课堂还给学生”

[ 作者: 审核:gbtech 发布时间:11-06-23 阅读次数:2827 ]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把课堂还给学生”

——七年级《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案例

孙旻

一、引言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是基础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之一。课堂活动要活起来,就要有活的教学目标,活的设计,活的教学内容,活的教学过程,活的组织形式,活的教学评价,活用教学媒体和手段。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要在历史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需要开展大量的探究性学习和活动。教学活动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问题的提出

学校这学期进行了青年教师赛课,我准备的教学内容是《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属于文化史的内容。这样的课该怎样上才像历史课、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韵味,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值得思索。我在备课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改,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方式有所改变,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较以前也多了。就课堂而言,已不满足于老师无论多么生动的讲解,也不愿意被动地机械式地参与老师组织的互动,进行“带着脚镣的舞蹈”,他们更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在主动参与中习得知识与智慧、获得情感与体验。初一的学生也还是很有积极性和热情的,可以充分的调动他们,挖掘他们的潜力。

四、教材分析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是在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基础上,展现宋朝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就涉及内容言,属广义上的“文化”范畴,但又不同于教材中的传统的讲科技、文艺、思想的文化史。有关宋代社会风貌的内容,以前各版教材都没有出现过,是新课程的一种尝试。这一节课主要内容是宋代社会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和精神生活(娱乐商业场所瓦子和传统的节日)。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这一节课没有特别突出的重点内容,如果按照顺序来一一叙述,有使人觉得苍白无力,不像历史课,倒像流水帐似的,怎样把这些内容不留痕迹地融合到一起,是我备课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五、教学设想

刚开始设计的时候,我准备让学生观看《水浒传》中反映北宋都城东京的片断来进行导入,通过对影视作品的介绍由此而揭示宋代社会的衣食住行的真实面貌。然后由物质生活引入到精神文化生活,介绍瓦子,再让学生以历史短剧的形式表演21世纪的人到了瓦子是怎样的的一番感受。如果时间空余,还加入历代服饰展览。

    按照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波澜不惊的把一节课完完整整的上下来,期间也穿插了历史短剧表演、小组讨论、课外拓展。可是给人的总体上感觉比较散。而且,说是活动课吧,好像我说的又太多了点;说是历史课吧,好像没什么历史韵味,介绍的都是一些平常的知识。

后来我们历史教研组对我的教案进行了讨论,在其他老师的建议下,我决定推翻前面的设计,把课改成活动课,放手发动学生,同时加入历史元素,对这种类型的课进行一次探究和尝试。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激发兴趣

[导入]同学们,你看过世界杯、踢过足球吗?知道古代足球运动哪个朝代最兴盛吗?(生:看过,踢过,宋朝)古代的社会风俗在宋代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一变化又为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奠定了基础。宋代人们是怎样生活的?让我们共同欣赏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多媒体播放《清明上河图》,使学生在欣赏北宋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的同时,对宋代的社会风貌有了大概了解,也提高了艺术欣赏水平。]

(二)走进教材,了解历史

1、衣食住行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宋代,感悟那个时期人民的生活和民俗。情景剧《梦回宋朝》正式上演,有请同学们上场。

两位学生上场,分别是对宋朝有着深入了解的宋半仙和21世纪的宋朝皇室后代赵某。宋半仙来到现代想找个人回去看看真实的历史,而赵某在看《清明上河图》的时候萌发了想要回到过去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赵某在宋半仙的带领之下回到了宋代,穿上了并欣赏了宋代服饰、了解了妇女的缠足、品尝了美味佳肴、住上了旅馆、又乘着牛车来到了瓦子,了解了蹴鞠、晚上还观看了热闹的元宵节灯会,在宋半仙的介绍之下,又了解了宋朝过年时的情景。这样,在宋半仙的带领和赵某的感受下,宋代的衣食住行(衣、食、住、行)和精神生活(娱乐商业场所瓦子和传统的节日)就像糖葫芦似的给串成了一条线。在观看的同时,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人们衣食住行的情况,同时将学习中的疑问标出,以备交流。[多媒体展示图表,培养学生自主搜寻有效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附表:

 

宋代的社会风貌(物质生活)课堂教学中学生填写

宋代服饰:百姓黑白 小袖狭身  妇女缠足

宋代饮食:丰富(北羊肉、南鱼肉)

宋代建筑:农村百姓、城市贫民

贵族官僚

宋代出行:轿子、车(多驴车)、船

[学生质疑]

 1、北宋初年,各级官员的服色有哪些严格规定?

 2、妇女缠足始于何时、止于何时?

 3、宋代没有冰箱,冷饮是怎样做成的?

[以上问题的提出对学生自身来说,就是一个超越自我,具有创新价值的过程。教师首先让学生广泛交流,自我解疑,然后针对不确切的问题给予解答。]

(三)创设情境,亲历历史

    [师]宋朝时人们的生活到底什么样子的呢?

[生]从衣食住行四方面分别分四组派代表交流展示讨论结果。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注意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一个积极地学习心理氛围,通过虚拟历史情境,使学生“神入”其中,进入“亲历历史”的状态,在亲身体验中,发展自己的历史想象力。]

[师]同学们,衣食住行仅仅满足了宋代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这里,老师想问问同学们,节假日你最喜欢到哪儿玩?(植物园、公园、少年宫)北宋时人们最喜欢到哪儿玩呢?我们班的几位同学已经准备好了一段相关的历史短剧,请大家观看。记住你所了解到的新知识。

[欣赏课本剧《逛瓦子》]

 [《逛瓦子》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并了解了宋代的娱乐和商业活动情况,特别是能同生活实践经验(“人民币”在宋代四川地区使用“交子”)紧密结合,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历史课堂单凭教师单向“灌历史”的做法,从而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全“神入”其中,使得学生的历史学习拥有了一种迷人的生活化意境,闪耀出生命的光彩。]

(四)师生对话,意趣盎然

[师]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美妙的故事,瑰丽的传说,风趣的逸闻,久而久之,有些相沿成俗,最后演变成节日。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64页,我们一起从教材中找一找现在的传统节日中,哪些在宋代就有了?

[生]春节(元旦)、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课件展示]学生回答内容。

[师]我们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生]春节

[师]宋代人称春节为什么?你知道他们是怎么过节的吗?

[生答]略

[师]你能说一下现代春节和宋代有和相同与不同(今天增加了什么活动;淡化了什么活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今天春节沿袭了宋代的哪些风俗?

[生答]略

[课件展示]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增加了看春晚、玩电脑和发短信等活动,淡化了迎神供佛等。原因是: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使今天的节庆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在保留传统民俗活动的同时,淡化了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促进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彩。

[师]不要说中国人,就连外国人一提起吃年饭、包饺子、帖春联等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往往都眉飞色舞,津津乐道。

[课件展示]学校外教与师生一起过年的图片及春节的节庆活动。

[师深化]当我们徜徉在这个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中,或是偶尔闯进这个迷宫的大门,就会发现,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根基和渊源。尤其是春节文化更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与开拓。

[这里,教师最大限度地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内容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全身心融入其中,以情动情,以情燃情,最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营造了一个激情的课堂。]

(五)小结新知,总结深化

[生学有所得]学完本课,你能谈谈万千气象的宋代风貌表现在哪些方面?(略)

[师]同学们,学习完本课,我们会发现:正是人的生活才构成了一部异彩纷呈的人类历史画卷。我们的生活实际上就是人类历史生活的一种延续、进步与发展。让我们用真诚去营造生活,用真情去热爱生活,用真心去体验生活,使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

(六)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

我会选:

1.北宋和南宋的都城分别是在(   )

 A.洛阳、临安  B.东京、临安  C.东京、南京  D.南京、临安

2.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节日欢乐气氛,反映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北宋东京城的“瓦子”是(   )

A.专供演出的圈子         B.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C.穷苦艺人卖艺的地方     D.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亲临其境: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有朋友来访,你打算怎样宴请他们?带他们去哪里游玩?

假如你是宋代的一位建筑师,要为某贵族官僚设计住宅,你的设计方案是什么?你能画出设计草图吗?

[这是本节课的课堂检测题。从形式上看既有传统又有开放,学生通过答题能够感受到:新课程下的历史学习不再是知识的仓库、试题的海洋,而是使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主体的价值判断能力等得到充分的强化和施展,从而使自己在一个高层次的舞台上参与学习,实现自身的发展。]

[开放性作业]

1、试办历史小报:比如《东京瓦子见闻》、《宋人饮食》、《宋人服饰》等;

2、编写剧本:仿照“机器猫”时光倒流机,回到宋代在城乡的所见所闻;

3、手工制作宋代的服饰(手工制作展);

4、宋代为何缺马小探讨:

5、撰写小论文-足球的起源及中国足球的现状。[课后反思]

七、教学反思

与本课题教学内容类似的历史问题属于全新的教学内容,这就决定了本课的学习,教师必须用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强调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结合,探索构建“因学定教,多维互动,合作探究”为特色的全新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重建课堂生活,提高历史教学的“育人”效果,体现生动的课堂,鲜活的课堂。

回顾这一节课,学生活动相当多,而且学生的参与面很广。课前,学生积极准备;从上课的学生表现上来看,学生兴致很高。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表演活动,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历史,学习知识,练习反馈的效果也很好。可见,上好历史课的前提是要备好课,对于备课,不要怕麻烦,也不应墨守成规,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同时创造力也是无穷的,在备课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他们,要三思而后行。

本节课我的收获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重建了教学理念。新的历史教学理念强调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也是载体,依此全面达成三维课程目标。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改变以往“讲深、讲透、一挖到底”的历史教学观和那种“知识至上,结构为先”的历史价值观,而是在课堂上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模拟表演等),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课本剧、师生对话、质疑解题等),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由“演员”变为一名高明的“导演”。

二是重建了课堂生活。就课堂生活而言,活动的主角应当是学生,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采取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使课堂生活的第一主体----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例如,做一回宋代子民体会宋代生活(衣食住行),逛瓦子,过春节等,学生在亲身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构建知识,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构建,在活动中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强烈欲望,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个性的培养和精神人格提升目标的实现。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个别地方还有“走教案”的现象。课堂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应该以学生为本,课堂的一切安排都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但是,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又想按时完成任务,有些地方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还小。比如,学生自主完成衣食住行表格后,又对三个问题进行质疑,没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讨论解疑时间,而是直接给出了结论。

总之在这条新课改之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注:此文2010年获市级教育教学案例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