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教育科研 > 教研之窗
教研之窗

[ 作者: 审核:gbtech 发布时间:11-01-11 阅读次数:2524 ]

教研之窗                      20109                  第三十六期
南京市第三十四中学教科室 
【编辑人语】课程改革深入的发力点,就是需要我们真正把目光投向学生,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成长。有课堂教学就有观察课堂的行为。但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的课堂观察至今仍然是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即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感官和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与以往的听课、看课、评课不同,课堂观察的目的在于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有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把研究问题具体为一个个细小的观察点,通过对一系列观察点的记录与分析,促进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
 
二、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l      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l      课堂观察是适合研究课堂情境的重要方法
l      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l      课堂观察能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依据
l      一线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为了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观察,发现问题,分析现象。正确归因,寻找对策,进而解决问题。诸如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所以,我们说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观察意识,在平时的听课评课中用观察的办法,去探寻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通过课堂观察,还能从大量的现象中,找到有价值的研究主题,作为其他研究的起点。
建设自己的课
  课堂观察不仅仅指向他人,还要由观察他人课堂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艺,因而更多的是指向自己,可以说“听别人的课”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这样,教师在听评课中更乐意于认可并借鉴他人的优势,更容易于理解他人的课堂劣势,并在自己的课堂中避免。
改进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体,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学生积极、有效的学的配合。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并采取措施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课堂观察要关注学生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课堂观察的过程是关注学习、研究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始终紧紧围绕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
三、怎样进行课堂观察
1.教师课堂观察的研究主题  
l      内容设计、教学表述、进度安排、资源利用、激发动机、师生互动
l      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l      学习气氛、课堂管理、讲课清晰程度、教学手段的变化、学习任务的定向、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表现性成果、高层次思维
2.课堂观察的内容
●自我观察(一边讲课一边观察):
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
●观察他人(听课):
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学生的非学习性行为、教室内外的情境等。
3.课堂观察的过程与步骤
 
4.课堂观察的范围与重点
1)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
着重观察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
2)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听课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这些信息对教师控制课堂是十分有用的。
3)观察学生的情绪表现和人际交往。
着重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到黑板练习时是否胆怯、恐惧,对学习活动是否焦虑或不耐烦,与同学能否融洽相处,有无挑衅或攻击性行为,有无退缩、冷漠的行为表现等。
 
5、课堂观察点的确定
观察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
观 察 点
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有多少学生做了准备?
倾听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课?能倾听多长时间?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互动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样?表现出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学生的自主学习形式(探究、阅读、思考等)有哪些?
达成
预设的目标达成度
 
观察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
观  察  点
环节
由哪些环节构成?环节设计的特色(精彩度、精准度、精炼度等),不同环节以及教学内容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
呈现
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
板书设计?媒体应用?肢体语言?
对话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认知难度、解答时机怎样?
教师的解答方式?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
指导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
智慧
如何处理突发情况?效果怎么样?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教学目标如何调整?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技能、思想)?
 
观察维度三:课程性质
视角
观察点
目标
预设的目标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情?表达是否科学和清晰?
教学中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内容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是否合理?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的?
实施
预设了哪些方法?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
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评价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资源
预设了哪些资源(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等)?
生成了哪些资源(作业、作品以及产生的新知识、新问题)?
 
观察维度四:课堂文化
视角
观  察  点
思维
学习目标是否符合认知规律,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互动
师生行为(情境设置、教答机会、学生讨论、学生质疑等)如何?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如何?
关爱
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特殊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
创新
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教学方法有何创新?
特质
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特色(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等)?
 
上一篇教研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