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教育科研 > 教育资讯
发现美好课程

[ 作者: 审核:gbtech 发布时间:14-01-08 阅读次数:1937 ]

 新课改启动至今,以三级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作为较为显性的成果,一大批基层学校创新的“校本课程”尤为引人关注。2013年以来,依托《课改研究周刊》,我们致力于“发现”这些优秀的课改成果,重点展示了16所在课程建设与突破方面有所建树的学校。我们认为,课程是一所学校最为核心的产品,是学校的灵魂所在。一所学校的成长与进步,其推动力与落脚点都将体现在课程的变革与完善上。岁末年初,我们将这些课改成果略为梳理,以期对正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学校有所裨益。创新没有止境,我们相信,2014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成果涌现。

  浙江省杭州绿城育华小学:生产儿童需要的课程

  浙江省杭州绿城育华小学,是一所真正属于儿童的小学,这里的学生拥有100多门选修课。

  育华小学拥有30多间专用教室,有水墨画教室、陶艺教室、书法教室、版画教室、合唱厅、舞蹈房……除了图书馆、恒温游泳池、标准天文台,学校还有融展示、交流、教学为一体的科学馆和儿童美术馆。如果说硬件只是为高品质教育提供了可能的话,那么软件则让高品质教育成为现实。

  在校长冯晨看来,以生为本,就是要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本。育华小学目前开设的跆拳道、芭蕾舞、国际象棋、非洲鼓等课程就是学生提出需求后开设的。

  陶艺教室、书法教室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上课;讲台上的教师不一定是学校的老师……这在育华小学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因为这是“才艺天地”课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就像超市购物一样选课学习,所以又称才艺课程超市。为满足选课需求,学校除开设书法、国画、篮球、足球、钢琴、陶艺、天文等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外,还开设了吟诵、国际象棋、网球、跆拳道、芭蕾舞、现代舞、非洲鼓、轮滑、马术等课程,总共100多门。

  为了开好这些课程,学校外聘专任教师30多人。马术邀请的是伯骏马会的专业教练,非洲鼓的老师来自杭州炎黄打击乐团,国际象棋教练来自杭州棋院,舞蹈老师来自浙江电视台春天艺术团,合唱指导来自杭州爱乐天使合唱团……

  育华小学的课程建设以“为每一位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愿景为指导,立足“仁爱、求真、自信、开放”的学生发展目标,把“人道情怀、科学精神、强健体魄、艺术修养、国际视野”5大素养的培育作为课程的核心目标。国家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的设计均指向这5大素养。

  湖北省钟祥五中:“微点作文”的秘密

  湖北省钟祥五中教师邵金喜,带领一批志同道合的语文教师,一直致力于作文研究,让学生能写、会写、爱写。他们的研究成果“微点作文”,通过化整为零、构建三维完整体系等多种手段,从“微点”入手,有效破解了困扰师生多年的作文难题。

  “微点作文”是将写作训练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粗为细,将学生写作能力聚零为整、积少成多、积薄成厚的系列作文教学策略。它从三个维度构建了初中作文教学的完整体系:一是以现行教材文本为示范。他们从教材中提取了108个训练“微点”,有规范、全面的语言范本;二是以写作技法为着力点。选取符合初中生写作需要的基本技法作为“微点”。把写作技法总体分为基础块和综合块,基础块对应写作语言训练,包括选用词语、句子拟写、修辞运用、段落拟写、景物描写等分支;综合块对应选材构思训练,包括取材、构思、立意、行文等方面;三是以能力发展层级为纲目。学生写作能力提升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微点作文”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已构建出3年6学期的作文教学体系。

  这一体系为师生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概括为五个字:备、激、探、练、拓。“备”是生活经验储备,即鼓励学生课前围绕训练“微点”做好素材储备。“激”是锁定训练目标,即用巧妙的方式激起学生探究兴趣,确定出“微点”目标。“探”是写作技法提取,即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文本的分析提取写作技法。“练”是技法实践运用,即针对技法,围绕“微点”题材,开展实践运用训练。“拓”是拓展延伸,即从“微点”中拓展开来,鼓励学生课后探索。

  “微点作文”成功破解了三大难题:第一,过去作文教学湮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微点作文”变随机教学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二,过去文本和作文教学两张皮,“微点作文”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学生写作水平序列化,做到一课一得,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东湖小学:蒙正课程孵化特色文化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东湖小学的蒙正课程涵盖学生成长课程、教师培养课程与家长指导课程。其中核心课程是“学生成长课程”,它将基础课程、综合课程、拓展课程与学生培养有机融合,涉及学科学习、德性养成、情趣爱好等方面,具有层次性、可选择性、融合性和强能性,旨在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

  依托这一课程体系,东湖小学着力孵化特色文化产品——

  序列一:“三始”教育,即期始教育、月始教育和以“东小展台”为载体的周始教育,这是学校倾力打造的文化作品。通过开展这一系列教育,借此培育学生“正向”的人格品质。

  “期始教育”让孩子们在开学伊始,重新温习校园秩序和学习习惯,每期还辅以专题培训活动。本学期的“期始教育”,由在“劳技体验课”上表现优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担当培训员,就整理书包、打扫卫生、给新书穿衣服等方面,对各班同学进行培训,低年级的孩子还配合儿歌童谣开展这个活动。

  “周始教育”是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的时间,以“东小展台”为载体,由班级承担,倡导自己的活动自己搞。孩子们自主策划、自主彩排,在体验、展演的活动过程中,外显认识,发展能力,提升德行修养,进而逐步拥有正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序列二:“四大典礼”,即入学典礼、毕业典礼、开学典礼、散学典礼,这是活动策划项目组专门为教师、学生组织开展的活动。如:入学典礼的“正衣冠宣誓词”开启金色童年的良好开端;毕业典礼的“母校,以我为骄傲”带领孩子感恩师长,寻找成长的足迹,积聚成长的力量。

  序列三:“东小八节”是学校努力想为孩子们打造的校园节日,它包括书友节、劳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感恩节、科创节、勤俭节、英语嘉年华。近两年分别重点开展了劳技节、书友节、体育节,通过“节日”的筹备、启动、开展和庆祝,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教师们充分发挥才能。

  浙江省富阳市富春第七小学:把课堂搬进农场 

  浙江省富阳市富春第七小学紧邻富春江和鹿山。最让师生们自豪的并不是学校依山傍水的优美环境,而是一个占地近20亩的农场。

  富春七小以“开心农场”为载体,探索育人模式的转换:每个学生都要到“开心农场”认识农作物,了解相关农具,参与适当的农活,并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资源整合。

  教师们把科学课、数学课、美术课、作文课搬进了农场。去年冬天,学校的科学教师余利娟带着学生一起研究“萝卜过冬的秘密”;美术课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设计“开心农场”的标牌、围栏和环保袋,并组织学生在农场写生……“开心农场”里,一年四季的农作物轮种实行承包责任制,分片划出责任区,落实到各个班级,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养护,如播种、施肥、浇水、除虫、拔草、收获等。

  学校在开心农场开辟了蔬菜园地、鲜果长廊、兰花苑、农具之家、小农科院、开心画坊等,面向全体学生,实行班级承包制管理。

  在校长章振乐看来,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孩子需要和自然的接触。儿童的“去自然化”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修复孩子和自然之间被割裂的关系任务艰巨。章振乐决心肩负起这个艰巨的“使命”,研发、完善基于开心农场的节气课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为培养新人类寻找新的路径。

  浙江省温州四中:把影视开发成课程  

  怎样才能“不老套”地教育孩子?浙江省温州四中教师林甲景希望抛开老套的说教式教育模式,他花了6年时间看了大量经典影视作品,收集了300多部经典影视作品,然后按国家、题材分门别类,在给本班学生大量推荐的基础上,做成了向全校师生推广的“影视德育”课程。林甲景梦想通过经典影视作品欣赏与剖析,影响学生的“三观”,实现他的“优雅教育”梦。

  他组织全校师生统一看电影,围绕电影的教育、艺术价值设计主题班会,举办现场讨论会和影视德育沙龙,开展“一句话感悟”评比,推荐同类经典影视作品再欣赏,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而崇高的人生、生活、生命姿态,他设计了“活着的姿态”系列主题观影及相关活动……在观影、评论过程中,师生之间碰撞出许多有意义的共同话题——关于生命、关于教育、关于社会,等等。

  林甲景认为,经典影视与人生、德育、文化、艺术水乳交融,其多元价值和多线用途确实值得深入钻研和利用。

  为什么要去讲大道理?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描述那些老套的故事?比之书本,电影更为直观的视觉冲击,将在学生心上烙上深刻的印迹。让孩子去阅读,去看电影,让教育无声,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静观静思,其效果远好于一堂班会课的说教——这就是影视德育的力量。

  北师大株洲附属学校小学部:多维度的“成长课程”  

  2010年,北师大株洲附属学校小学部对学校现有课程进行规划、设计,并在不断拓展延伸的过程中,开发出了多维度的成长课程。

  学校给学生布置了个性十足的寒假作业,变换形式,让学生愉快学习、健康生活,积极参与社会体验。

  每周二、周四下午是学校的选修课时间,共有54个特长选修班开课。学校先后成立了DI创新社、艺帆琴社、博艺书画社、金之韵管乐团、小荷尖尖文学社等15个学生社团。依托选修课,以及每天坚持的早晚训练,各大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何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元素,如何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品质,这是成长课程中的核心思考点。学校首先通过对各学科教材资源的整合,挖掘出那些跟科技相关的信息。如语文学科《曹冲称象》中的浮力知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中的质量知识;思品课《吃穿住话古今》衣服演变过程中的科技发展信息;思品课《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中现代传媒的作用。把各学科中的科技元素挖掘出来,整合到一个主题板块中,所开发出的就是最鲜活的科技校本教材。

  每年寒假、暑假之前,学校都会结合校园“科技节”活动,布置有关小发明、小创造之类的专题作业,让孩子们到生活中广泛实践,深入体验,或绘制科学手抄报、科幻画,或撰写科学小论文、小调查报告,或搞手工小制作。

  为了激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学校还自主开发了一套读书晋级卡,推行读书晋级制度,读书已成为北师大株洲附属学校小学部校园文化的一个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