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教育科研 > 学习体会
合肥听课感受——我们现在该怎么上课? 作者:许露

[ 作者: 审核:gbtech 发布时间:12-01-11 阅读次数:3361 ]

    11月26—27日,我和刘薇、叶妍、宋婷宇一起参加了在合肥一中举行的2011年第四届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长三角语文论坛由上海市教研室、浙江省教研室、江苏省教研室、安徽省教研室共同主办,一年一次。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这次与会者近2000名,分别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北京市、广东省、河南省、湖北省等高校、市区教研室和中学专家和语文老师参加。这让我想起了王勃的《滕王阁序》里的那句话“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活动第一天上午,开幕式之后,与会老师听取了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南帆教授题为《散文的解读》和浙江大学金建人教授的《从语言的角度谈中学散文教学》的报告。其中南帆教授以一个散文读者、作家、文学研究者的身份就如何进行文本细读,如何把握语感、如何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等问题发表了自己深刻的思考,而金建人教授则将散文和小说、诗歌并置,从意向、细节处理等方面进行比较,突出展示了散文这一文体的独特之处。

    下午是课堂展示板块,共四个会场,每个会场有三节展示课。我们听了第一会场的安徽合肥一中特级教师的课《牡丹的拒绝》,第二会场上海建平中学郑朝晖老师授课的《老王》以及南京十三中曹勇军老师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三节精彩的示范课。课后各位授课教师进行了说课,曹勇军老师在说课中,以这堂课的教学为示例,发表了自己对于语文教学的深刻以及高屋建瓴的思考和体悟。他认为语文课应该上得“老实一点”“朴实一点”“结实一点”,“宁拙勿巧”,要以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的。并且再三强调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课堂学习,它更是一个流程,教师要用完整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要用“语文的眼光”、“课堂的眼光”、“情境的眼光”来看待语文教学。曹老师的精彩发言博得了与会者热烈的掌声。最后徐州师范大学魏本亚教授进行了点评。与会专家和老师认为曹勇军老师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散文教学的典范,为散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和路径”。

    最能引发我思考的是郑朝晖老师上的《老王同志》。

    这篇文本初中高中课本都有。我对这篇文章的处理是不上,因为学生在初中上过,所以通常我们都不教或者只是重复初中知识点。但郑老师的课堂设计很与众不同。

    他没有再走分析人物形象赏析写作手法推导文本主题的老路,而是一开始就明确的提出“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这篇文章,现在过去两年了,在自己的长大的过程中,我们旧文重读,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所以,郑老师题的第一个问题是:“这篇文章从过去到现在,你还有什存在困惑的地方?”学生的疑惑五花八门,最后郑老师总结,大家的提问都是围绕“本文的写作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产生的。要弄清本文的写作目的就要弄清“老杨”“杨绛”究竟是什么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在经过一番讨论后,最后问题集中到了两个细节——

    第一处:杨绛问老王“你家就在这个大院吗?”老王回答“住在那里好几年了。”老王为什么不说“对,我的家就在那里!”

    第二处:老王给杨绛送去了鸡蛋和香油。杨绛说“多好的鸡蛋啊,你为什么不自己吃呢?”老王的回答是“我不吃。”而不说“送给你们吃”。

    而恰恰就是这两个细节,这两处微妙的回答传达出老王的心态——老王是渴望并且把杨绛当成了家人,而杨绛对老王的所有的友好,回应的方式是一种:给钱。正因为双方的情感是不对等的,这才造成杨绛内心的不安和愧疚。

    最后,郑老师的结语是:老王是个善良的人,杨绛也是个善良的人,为什么双方的情感不一样?随着大家的成长,你也许会慢慢明白。

    这节课的最大亮点同文异教:教出了高中与初中的不同,考虑到了高中生与初中生认知水平的区别。郑老师是用他的提问引导学生将人性中最细最微最深的东西都剖析出来了。这样的深度是我自己的阅读很少没有达到的。所以,听完课后,我想:一、,我们这样层次的学校的老师,是不是因为学生的层次较差,多年教下来,最后自己的阅读面,知识面,思维层次最后只能停留在“差师”的层面了?二、语文课该怎么上?老师上课不是魔术师变魔术,不是一会变点花样弄点奇淫技巧类的来呈现给学生,博取学生的一阵惊讶惊叹的,而是要深入文本,从字里行间,去真正体会的文本固有的意味,上出真正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

    第二天上午主要是专题发言和自由论坛,三省一市高校代表和中学教师代表积极发表了自己关于散文和散文教学的见解。最后倪文锦教授宣读了《2011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高中征文获奖名单》,安徽省教科院杨桦主任作了会议的总结,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这次外出的听课活动时间不长,但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的认识,对散文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把握,并且也有利于大家今后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以及研究活动。

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