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教育科研 > 教研之窗
教研之窗43期

[ 作者: 审核:gbtech 发布时间:12-09-12 阅读次数:2275 ]

教研之窗                      20129                            第四十三期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太平门校区)教科室 

【编辑人语】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工作而遮掩了的心智。其实,读书不必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与空间,只要你喜欢,只要你愿意,读书便是一场随时随地都会进行的美丽。选好书、读懂书,是师者之根。现选择两篇优秀的读书笔记,供大家参阅。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叶  妍

《不跪着教书》这个书名就足以让每一个深感教育困惑的教师振奋精神。不跪着,是一种精神,卑躬屈膝的教师如何能教出拥有自己独立思想和信念灵魂的学生?作者王栋生是江苏省特级教师,他的这本书呈现了现今教育界和整个社会功利浮躁的众生相,对随处可见的人文精神的失落、道德的沦丧,对那些反人性的愚昧残酷的教育,对扼杀生命的专制落后的教育,作者或扼腕长叹,或抑郁愤慨,或无情讥刺……

“终身学习的立学之本是什么,是独立思考精神。……一般而言,学生缺乏批判能力,在于教师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不敢想,是因为不准说、不能说、不敢说。从指鹿为马的时代开始,就有了能不能说真话的问题。……只要专制主义存在一天,说真话就需要勇气。” 多么深刻!当我们总是说理解教师的艰难处境时,往往忽视了教师也是人,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殚精竭虑、吃尽苦头的时候,仅仅让人们看到自己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那么教师的思想呢?教师的人格呢?教师的尊严呢?教师的勇气呢?中国的教师在诉苦:考试不改,教学没法改;家长不支持,学校没法做;领导要检查,所以只好……教师为了家长而教书,为了高考而教书,为了饭碗而教书,为了职称而教书,为了领导检查而教书,为了奖金而教书,能有几人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教书,为了学生生命而教书?!所以,才出现大面积生产高分低能儿,出现青少年普遍缺乏理想和尊严,出现大量有知识而无文化的高学历文盲的现象,就像王老师说的:“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一方面我们的社会许多不懂教育的人不断糟蹋我们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老师往往屈服于压力或利益而跪着教书。社会的浮躁和无知加剧了教育的浮躁,教育的浮躁助长了社会的浮躁和浅薄,那么,请问基础教育的光明在何方?民族素质的提高的希望在哪里?《不跪着教书》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当这种人格和理想与现实相抗衡时,她又成了捍卫人格尊严和理想大旗的武器。

面对严峻的现实,那如何才能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首在树德。有语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也告诉我们,只有以崇高的师德激励自己、感化学生、影响社会,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记得泰戈尔曾在一篇小说的开头写道:“感谢我的母亲,在晨曦初露的出发之前,为我准备了一路充足的黄金食粮。”这里的黄金食粮可否理解为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对亲人的责任心以及对朋友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我想,如果有了这些德的树立,学生从我们这儿获得的就不仅仅只是知识了。

不跪着教书,得有思想。王老师说:“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肖川也说过:“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的确,有思想的教师才会有思想的学生,有了教师思想的光明,才会有学生精神的灿烂,有了教师思想的灵动,才会有学生思维的闪耀。

不跪着教书,就得多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吧。”罗曼罗兰说:“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莎士比亚说:“生活中没书籍就如没阳光,没书籍支撑的智慧,就如鸟儿没翅膀。”“书香气是一个人最好的品格。”“优秀的教师都是爱看书的文化人”著名校长高万祥如是认为。王老师也认为“读好书如播种。”“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可生活中许多老师却常以没时间及其他借口而漠视读书。没有书香的熏染,没有各方面素养的提升,怎会不跪着教书呢。其实,人格的伟岸也好,思想的深刻也好,智慧的追求也好,一切一切的学识、涵养都离不开书香的润泽,因此,我要对自己说,不要跪着教书可以做到,但是必须读书,除了读书,还是要读书。读书,没有任何借口。

 

 

《教师修养文萃》读后感

                                      郑文青

假期里,读了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师修养文萃》,让我受益匪浅。里面的文章短小精悍,浓缩了教育的精华,充满真知灼见。其中一篇《成绩 成功 成长》的短文,令我颇有感触。先摘录部分:

成绩关注知识,成功关注事件,成长关注生命。……

成绩说明一科,成功凸显单项,成长反映全面。……

成绩表明结果,成功追求效果,成长注重过程。……

成绩只是一时,成功常在一事,成长才是一生。……

成绩常会强迫,成功常有机遇,成长常显必然。……

成绩可以教好,成功亦可造就,成长却要哺育。……

成绩交织着痛苦,成功伴随着失败,成长享受着愉悦。……

目前的教育过分关注了成功的获取,却忽视了人的幸福。而教育的初衷,本是传承人类自身生生不息的精神生产和物质生活方式,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指向人生的幸福。

成功是人生的理想,成长是人生的脊梁。成功可以改变你的命运和尊严,成长可以决定你的人格和方向。

教育过程中,学生成长,教师也成长,教师学生共成长。

——摘自P31-32

这段关于成绩、成功、成长的涵义对比论述,正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应当思考的。很明显,由于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标准是成绩,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标准也是成绩,因此,成绩成了师生追求的目标。过分关注成绩,结果便是教师给学生施加太多的压力,忽视他们的快乐成长。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比起成绩,他们更愿需要健康幸福快乐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必须让孩子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观感受。教育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利享受的欢乐和幸福。”幸福是人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基本需要, 是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那么,我们的学生感到快乐和幸福吗?

有学校对学生的“幸福指数”作了一次调查,结果出人意料: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竟有过半学生的答案是:不快乐、不幸福。

为什么觉得不幸福?有的说,成绩落后,倍感压力;有的说,和同学相处不好,所以感到孤独;有的说,有做不完的重复作业,所以很疲累,很乏味;有的说,因为没完没了的考试,所以老是觉得很焦虑;有的说,与别人相比,觉得零用钱比较少,衣服穿得很寒酸,从而有了自卑感;还有的说,自己长得胖了点,或者长得不够“帅”,不如人家那么好看,所以暗自苦恼……可以看出,学生认为不幸福,原因多和学习有关系,尤其是学习压力被排在首位。学生如果长期感觉不幸福、不快乐,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会变得消极,厌学情绪渐浓,甚至患上抑郁症。
    人的幸福感直接影响着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感受到幸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健康成长以及人生态度。在学习生活中感受不到幸福的学生,怎能健康成长为优秀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就为了找个好工作,谈何为国家作贡献?教育,从根本上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的成长,重视他们的的幸福状况。

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呢?

首先,必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关键在于落实。

其次,要善待学生,宽容学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差表现差很少得到老师的肯定,产生浓厚的厌学情绪,甚至自暴自弃。作为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和宽容他们。教师的微笑,表扬,鼓励,欣赏,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品德。

再次,应当对学生进行“幸福教育”。比如,指导学生如何排解心中不快,怎样获得同学友谊,如何在课堂上表现良好,得到老师、同学赏识,怎样进行自我减压,如何克服自卑心理等幸福诀窍,提高学生的幸福感知力。

另外,感恩教育也是提升学生幸福感的重要举措。感恩是一种美好圣洁的情感。需要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强健的身体和聪慧的头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父母伟大的慈爱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我们要对父母充满无限的感激,这也是人类爱的基石。感谢我们的朋友,是他们在困难时伸出友谊的手牵引着我们走出泥泞;也要感谢我们的对手,是他们使我们生活在向前奔跑的路上;感谢我们的学校,是他们使我们找到了一方成就自我的天地;感谢大自然……  让学生心怀感恩,他们会发现很多美好。

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编辑人语】读书可以让自己畅游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读书可以让自己惊异于科幻与魔幻的诡异,读书可以让自己跨越时间、空间与作者交流思想感悟。还有什么比读书更可以净化自己心灵的方式呢?不汲取人类几千年的智慧和文化道德理念,教师怎么能抵制物欲和声色的诱惑,而远离浮躁形态,宁静致远呢?读一本书,不单单有来自对书中文字的感受,不仅仅产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还要善于认识自己的现状,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从轻启书页到慢慢合拢,整个过程就是自我解读的过程,受益匪浅。